CVPR坐實華人主場:包攬全部獎項,四成作者來自中國,清華商湯領銜,專門設獎致敬黃煦濤
「乘風破浪」的華人學者
金磊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報道 | 公眾號 QbitAI
這屆CVPR,華人簡直大放異彩。
怎么說?來看下結果。
- 最佳論文、最佳學生論文,每年兩個最受矚目獎項論文一作都是華人,吳尚哲和Zhiqin Chen。
- 經典論文獎,同樣被華人一作的論文拿下。
- 在本屆CVPR投稿論文中,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數(shù)量高達39%。
- 投稿最多的Top 10機構中,中國頂尖大學占7所;Top 5入圍4所。
- 商湯、華為、百度、騰訊、阿里等視覺大廠,高產論文紛紛入圍。
- 還首次設立了華人,Thomas S. Huang紀念獎,從2021年開始頒發(fā)。
嗯,如此成績,說是「華人的CVPR」也不足為過了。
最佳論文獎
最佳論文(Best Paper Award),毋庸置疑,是每屆大會接收所有論文中的「最頂級者」。
接下來有請(此處可有掌聲),本屆獲得如此殊榮的「選手」:
本屆 CVPR 最佳論文獎,由來自牛津大學的團隊斬獲。
團隊提出了一個叫Photo-Geometric Autoencoding的新方法,可以在沒有任何人工或外部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,只需單張圖像,就可以生成高質量的3D人臉模型。
先來看下,用單張真實人臉圖像作為輸入的結果。
除了真實人臉圖像外,不同畫風的人像輸入,也可以輕松駕馭。
至于Photo-Geometric Autoencoding的原理,如下圖所示。
簡單來說,就是輸入單張人像圖像,然后從深度、光照、視角、置信度、反照率等多個維度進行分解,而后組合渲染,生成3D人臉模型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,是牛津大學視覺幾何組博士生吳尚哲,師從“歐洲計算機科學家第一人” Andrew Zisserman 及其弟子 Andrea Vedaldi。
吳尚哲本科畢業(yè)于香港科技大學,曾在商湯、騰訊優(yōu)圖、Google AI 實習。在牛津大學讀博期間,主攻無監(jiān)督/自監(jiān)督3D理解領域。
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:
作為一名出身寒門的學子,我很感謝父母親無私的支持。
自小我就明白兩件事:一是要改變命運只能努力學習;二是父母無法幫我太多,我只能靠自己。
而這一次斬獲如此殊榮,也是對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努力的很好證明。
最佳學生論文獎
每年CVPR獎項的另一個重頭戲——最佳學生論文,頒給了西蒙弗雷澤大學和谷歌研究院的三位研究者。
(此處可再來一次掌聲)
這項研究是受到了經典空間數(shù)據結構,即二叉空間分割(BSP)的啟發(fā),提出了新的神經網絡BSP-Net,以此來促進在3D空間中的學習。
這個方法的亮點就在于:用最少的多邊形,生成盡可能完美、真實的3D物體。
效果先行,讓我們來看下和其他方法產生的效果對比。
可以明顯看到,在使用少量多邊形的情況下,生成的3D模型效果是更加逼真、完美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,還是華人——Zhiqin Chen,西蒙弗雷澤大學博士生,師從Hao (Richard) Zhang教授。
Zhiqin Chen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,之后遠赴西蒙弗雷澤大學進行深造,于2019年獲得該校碩士學位。
目前,他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圖形學,主攻幾何建模和機器學習。
經典論文獎
除了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這兩個「重頭戲」,今年的經典論文獎之一,論文第一作者同樣也是華人。
(經典論文獎,主要是為了鼓勵那些發(fā)表超過十年,對后續(xù)工作有較大影響的研究。)
這項研究由布朗大學和TU Darmstadt的三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,主要講的是光流法測算,也就是和觀察者的運動所造成的觀測目標、表面或邊緣運動有關的一個概念。
光流法測算本身是視頻壓縮、物體識別和追蹤、機器人導航等領域的關鍵技術。
而這項研究不僅剖析了光流法測算相關的一些問題,還在此基礎之上做了改良,得出新模型。
在這次CVPR線上會議上,評審團對此也表示:
回顧十年前來看,這篇論文對后世研究的積極影響最為重大,所以頒發(fā)了經典論文獎給它。
這項研究的一作,是Deqin Sun,當年他還在布朗大學讀博士,目前已經在谷歌就職。
嗯,沒錯,這屆CVPR重要的獎項,已經被華人一作包攬了。
但為什么叫「華人的CVPR」,遠不止于此。
各位看官,請繼續(xù)細讀。
中國作者論文近四成,清華高居第一
除了獎項之外,CVPR 2020還公布一組數(shù)據,包括投稿作者、機構情況等。
首先介紹一下今年投稿的整體情況:
論文作者數(shù)量增加了20%,達到16955人。
論文投稿數(shù)增加29%,達到5865篇。
超過3600評審審閱了超過1.8萬稿件,工作量增加了21%。
接下里,便是華人學者、機構,再次「高光時刻」!
從投稿論文作者分布情況來看:
華人作者占比39.2%,近四成!
來自清華的論文作者最多。
在Top 10機構中,中國占7家,Top 5就占了4家。
上榜機構除了清華,還有上交大、北大、浙大、中科大、北航、西電。
當然,除了國內高校之外,企業(yè)的成績也是相當亮眼,在量子位2月份的報道中便有所提及。
商湯科技及聯(lián)合實驗室,本次共有62篇論文入選,并且拿下了CVPR 2020 ActivityNet動作分類比賽、時空動作定位比賽,以及CVPR 2020 NTIRE真實圖像(Real World RGB Images)光譜重建(HS Reconstruction)賽道冠軍。
華為視覺團隊34篇論文入圍本屆CVPR,其中包括7篇口頭報告論文。值得注意的是,單是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王云鶴團隊,投了11篇中了7篇。
百度今年中選19篇,比去年的17篇多了兩篇。
騰訊共17篇入選,涉及主題涵蓋類比學習、人臉識別、物體檢測、行人重識別等領域。
阿里巴巴共有16篇論文入選。
曠視今年中選16篇,比去年的14篇有進步,論文的作者中我們也看到了印奇、范浩強等熟悉的名字。
滴滴,除了多篇論文入選,還在 CD-FSL 挑戰(zhàn)賽、track1比賽等獲得多項世界第一。
快手一共6篇,其中一篇一作,作者是羅切斯特大學的快手實習生Haichuan Yang,也是劉霽老師的學生。
虎牙也有1篇論文入選。
(當然,若是還有其他企業(yè)論文入選情況,非常歡迎在留言區(qū)補充。)
One More Thing
在今年的CVPR上,還特別開設了「首個華人獎項」——Thomas S. Huang紀念獎。
主要是為了緬懷獲譽華人AI視覺鼻祖、一代宗師,Thomas S. Huang(黃煦濤)。
正如UC伯克利教授、計算機視覺大牛馬毅教授這樣寫道:
黃老先生不僅開創(chuàng)了現(xiàn)代三維視覺,而且從他開始,慧眼識英,一手建立了UIUC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鼎盛。
并且,他的桃李門生們,現(xiàn)在也已成為華人CV界的中堅力量:云從CEO周曦、依圖CTO顏水成、華為諾亞方舟計算機視覺首席科學家田奇、文遠知行CEO韓旭……
據悉,該獎項將從2021年開始頒發(fā)。
最后,雖然今年的CVPR被稱為十年來最難的一屆,接收率僅為22%,但從上述的中國科研工作者、機構的不凡表現(xiàn)來看,真的可謂是大放異彩!
所以既然中國力量已經如此耀眼。
不妨,也在這里給CVPR參會的盆友們“帶個貨”:
ICCV 2025的舉辦地已經開啟投票,繼ICCV2005在北京舉辦之后,現(xiàn)在古都西安已經明確開啟2025的申辦。
眾所周知,西安不僅有西安交大等老牌計算機名校,在AI等領域更輸出了孫劍等世界級學者。
所以,投西安一票吧^_^
傳送門
最佳論文:
論文地址:
https://arxiv.org/abs/1911.11130
GitHub項目地址:
https://github.com/elliottwu/unsup3d
demo地址:
http://www.robots.ox.ac.uk/~vgg/blog/unsupervised-learning-of-probably-symmetric-deformable-3d-objects-from-images-in-the-wild.html
吳尚哲個人主頁:
https://elliottwu.com/
最佳學生論文:
論文地址:
https://arxiv.org/pdf/1911.06971.pdf
GitHub項目地址:
https://github.com/czq142857/BSP-NET-original
經典論文獎:
論文地址:
http://cs.brown.edu/~dqsun/pubs/cvpr_2010_flow.pdf
參考鏈接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time_continue=558&v=aHUYXtbwl_8&feature=emb_logohttps://www.qztv.cn/index/News/detail/id/wq95wqbDnMKyd8KiwqzChnt0w5nChcKowonCmcKCwobCpsKW.html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article/1596163
- 商湯林達華萬字長文回答AGI:4層破壁,3大挑戰(zhàn)2025-08-12
- 商湯多模態(tài)大模型賦能鐵路勘察設計,讓70年經驗“活”起來2025-08-13
- 以“具身智能基座”為核,睿爾曼攜全產品矩陣及新品亮相2025 WRC2025-08-11
- 哇塞,今天北京被機器人人人人人塞滿了!2025-08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