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A15能征服原神?我勸你還不如買個散熱背夾
這波是iPad Mini 6 游戲體驗最好
博雯 夢晨 豐色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報道 | 公眾號 QbitAI
“我換電話了,你記一下”
“好,你說”
“iPhone 13 Pro Max 1TB 遠峰藍色”
……
就這么一個無厘頭的段子也能登上微博熱榜前10,可見iPhone新品有多火爆。
預售發(fā)貨前夕,iPhone13系列性能究竟如何,相信大家都很好奇。
蘋果官網(wǎng)中文版的產(chǎn)品介紹里,還特意用了大家喜聞樂見的玩原神來演示A15仿生芯片出色的圖形性能。
沒想到原神就這么成了國際通用手機性能測試平臺。
不少用iPhone12的玩家都在吐槽,原神玩15-20分鐘就會出現(xiàn)強制降亮度、發(fā)熱、掉幀三連。
這次iPhone13系列真的徹底征服原神了?
跑分結(jié)果有提升,但無法征服原神
在發(fā)布會上,蘋果拿A15對比了同行之后表示:
比最強的競爭對手(leading competition)強50%。
而安卓陣營的頂流芯片們在跑分結(jié)果上也確實比不過A15:
那么我們就主要來看一下A15與自家產(chǎn)品的差距。
先來看看原神最吃的GPU性能。
對比上一代的A14,5核GPU版的A15(13 Pro、13 Pro Max)大概有32%的提升,4核GPU版的A15(13、13 Mini)則提高了15%:
△根據(jù)3D Mark數(shù)據(jù)整理
而對于CPU,A15在單核CPU性能上比A14提高了10%,在多核CPU性能上則提高18%:
△根據(jù)Geekbench數(shù)據(jù)整理
不過這個提高……說牙膏肯定是冤枉了,但確實也不算很大。
畢竟,不超過20%的理論性能提升肯定是不能讓游戲幀數(shù)直接從40飆到60的。
△數(shù)據(jù)來自PerfDog
當然,跑分結(jié)果只反映一款芯片的峰值性能,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游戲。
室溫限定在25℃左右,連上WIFI,把特效幀率畫質(zhì)全部拉滿。
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后,作為老旅行者的B站Up主鵝板凳,制定了一條非常貼近玩家日常的測評路線。
他先上線稻妻,在傳送點附近掛機半小時。
在掛機階段,12系列(A14)在5分鐘左右就會發(fā)生降頻,而13系列則在8到12分鐘之間出現(xiàn)游戲幀率的大幅波動,且同時伴隨著屏幕亮度的降低:
其中,13 Pro Max在降頻到50幀率左右后后期還能恢復;13在幀率穩(wěn)定40和穩(wěn)定50之間反復橫跳;13 Mini則在降到40幀之后不再波動直接開擺。
而iPad Mini 6則比較恐怖:幀率幾乎一直維持在60上下。
掛完機開始鋤大地。主要流程是欺負一下無相和騙騙花(BOSS戰(zhàn)),再走一走有山有水的復雜地形(跑圖):
在這兩個階段,iPad Mini 6由于機身大,散熱快,因此在BOSS和跑圖上都表現(xiàn)最好。
而剩下三款手機在前期的BOSS戰(zhàn)階段基本都在60幀左右進行波動,差異不大。
但在后半程跑圖的平均幀率上,13和13 Mini在40上下波動,13 Pro Max則維持在40到50之間,并且能短暫恢復到60幀:
對比上代產(chǎn)品12 Mini,搭載了A15的13系列能平均提高5到10幀的跑圖幀率。
(不過由于幀率波動很大,所以實際玩起來的流暢性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)
在機身溫度上iPad Mini 6依舊carry全場,最高溫度僅36.6,其余的12和13系列的最高溫度基本都在41到42度之間,發(fā)熱集中在手機背部右側(cè)貼近邊框的部位:
而只要在機身上加一個散熱背夾,之前表現(xiàn)最差的iPhone12 Pro就能穩(wěn)定跑出60幀(即使是在30分鐘之后的實際游戲階段):
總的來說,搭載了A15的13系列手機在性能上有一定提升,但并沒有大幅優(yōu)化功耗和散熱。
因此,要“長時間不發(fā)熱、不降頻、不上輔助散熱”地“征服”原神,13系列手機目前還做不到。
而iPad Mini 6,用的是主頻被降了的A15,在游戲表現(xiàn)上卻最好。
只能說,你果的刀法是真的很精妙(狗頭)。
庫克找誰學的刀法?
這次蘋果發(fā)布會上有兩個不同于以往的細節(jié)值得注意。
第一個,雖然芯片統(tǒng)一叫A15 Bionic但內(nèi)部有著不同規(guī)格。
iPhone四個產(chǎn)品線,Pro和Pro Max上的A15有5個GPU核心,普通13和Mini上只有四個。
這種情況在蘋果從iPhone4開始自己設計A系列芯片以來可還是頭一遭。
其實算上iPad Mini 6,這次A15系列內(nèi)部共有3個不同版本。
- iPhone 13 Pro和Pro Max上用的是“滿血版”,CPU單核頻率3.23GHz,5個GPU核心
- iPhone 13和Mini上用的是“閹割版”,CPU單核頻率保持一致但GPU核心砍成了4個
- iPad Mini 6上用的是“降頻版”,CPU單核頻率降到2.93GHz,5個GPU核心
iPad Mini 6仰仗機身面積大散熱效果好,CPU頻率就不用這么高了。
這精準的刀法,也不知道蘋果是和英特爾學的還是和英偉達學的。
第二個感覺上更微妙一點。
回想一下以往的發(fā)布會,說的都是和前一代芯片相比,本代性能提升了百分之多少多少。
今年口徑卻改成了“比最強的競爭對手(leading competition)強50%”。
△發(fā)布會字幕截圖
知名蘋果消息網(wǎng)站MacWorld據(jù)此提出一個觀點:
蘋果此舉是不是在弱化新芯片比舊款快不了多少這件事?
從官方數(shù)據(jù)來看,A15這一系列與A14相比有不少改進。
首先是制造工藝,A15采用了臺積電改進版5納米制程工藝。雖然都是5納米,但改進后的工藝可以帶來能效上的提升,也就是更省電了。
然后是晶體管數(shù)量,A15集成了150億個晶體管,比上代A14是118億。
再就是系統(tǒng)緩存翻倍,現(xiàn)在是32MB,神經(jīng)引擎算力也達到了15.8TOPS。
紙面數(shù)據(jù)看起來不是挺棒,為什么蘋果還是心虛,不和上一代對比了?
答案其實就在A14發(fā)布時的海報里。
A14時CPU和GPU速度比的還是“所有其他智能手機芯片”,到了A15就成了對比友商。
A14時神經(jīng)引擎從8核升到16核放在海報上方正中間醒目位置,速度還快了80%。
到了A15神經(jīng)引擎核心數(shù)沒變,速度對比也干脆不提了,直接放上最好看的絕對數(shù)值。
以前不夠資格上海報的新ISP圖像信號處理器、新的視頻編碼器和解碼器等也被請出來占位置。
這樣雖然確實是A13到A14的提升更大,但A15的海報表面上看起來也還是很棒。
怎么樣,學到了么?
所以為什么A15性能提升并不大?
說蘋果學刀法的也好,擠牙膏的也罷,所以為什么要這樣?
難道真是因為同行沒有一個能打的了[旺柴]?
首先,雖然A15性能有點原地踏步,但iPhone 13的續(xù)航能力是真的上去了,不同機型提升了1.5-2.5個小時不等。
所以說蘋果這是拿速度換續(xù)航了?(當然這也有電池本身容量變大的原因。)
其次也能看出,A14、A15這兩代是在著重優(yōu)化功耗。
因為目前的A系列性能似乎真的已經(jīng)撞到墻了,進一步地說,也是碰著半導體產(chǎn)業(yè)的瓶頸期了。
還有一個原因是臺積電新工藝還不成熟,導致良品率低,致使體質(zhì)不好的A15被鎖核降頻再利用,也就產(chǎn)生了“閹割版”與“降頻版”A15,給人一種擠牙膏的感覺。
另外,來自半導體分析網(wǎng)站SemiAnalysis的一個聲音則表示,蘋果芯片團隊的人才流失有點嚴重。
比如2019年成立的CPU設計初創(chuàng)公司Nuvia,就是由蘋果最重磅的芯片設計師Gerard Williams III以及兩位前半導體高管創(chuàng)立。
△ Gerard Williams III在蘋果工作長達9年
今年,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了NUVIA,買的不僅是公司,更是技術(shù)和人才(包括3位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以及100多位蘋果工程師)。
無獨有偶,今年6月剛成立的另一家CPU初創(chuàng)公司Rivos Inc(專注于高性能RISC-V 內(nèi)核),也有很多來自蘋果的工程師。
雖然現(xiàn)在不管怎么說,作為手機移動端最強芯片,蘋果還是在拿著望遠鏡找對手。
但這人才都被挖走了,未來會給人一絲隱隱的擔憂吧。
A16,還可以期待一波嗎?
完整測評視頻傳送門: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s64y187gw?from=search&seid=11999468942521237099&spm_id_from=333.337.0.0
參考鏈接:
[1]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s64y187gw?from=search&seid=11999468942521237099&spm_id_from=333.337.0.0
[2]https://www.macworld.com/article/357826/a15-processor-iphone-speed-performance-efficiency.html
[3]https://semianalysis.substack.com/p/apple-cpu-gains-grind-to-a-halt-and
- 字節(jié)突然開源Seed-OSS,512K上下文主流4倍長度,推理能力刷紀錄2025-08-21
- “現(xiàn)在讀AI博士已經(jīng)太晚了”2025-08-19
- 谷歌AI攻克亞洲語言難題,2300種語言數(shù)字化計劃正在推進2025-08-18
- AMD蘇姿豐公開懟扎克伯格!反對1億年薪挖人,使命感比鈔票更重要2025-08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