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電一次可走15460步,還能邊走邊充,這個機械假腿連腳趾都能動 | Science Robotics封面
3層BUFF:輕便、靈活、續(xù)航能力強
Alex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| 公眾號 QbitAI
來看一段“機械飛升”的視頻:
小哥穿戴上一個機械假腿,氣定神閑地走上樓梯,甚至還可以跨級。
下樓也完全沒問題:
除了肉眼可見的靈活之外,它的續(xù)航能力也很出色——充電一次,就能走15460步。
也就是說,穿戴者如果不出門暴走的話,充一次電能用10天左右。(戴假肢的人平均一天走1500步)
另外,當人在平地上行走時,啟動“被動模式”,連電都不用充就能走∞步。
現在,這個動力假肢還成了Science Robotics最新一期的封面主角。
之所以能這么靈活,一是因為這個動力假肢的仿生膝關節(jié)、踝關節(jié)、腳趾都可以動。
二是它比之前的同類輕巧不少,不然…連抬個腿都費勁。
那么,能同時疊滿“輕便+靈活+續(xù)航能力強悍”3層BUFF,這個假肢到底是怎么造的?
能自發(fā)電的假腿
背后的研究團隊來自美國猶他大學,他們主要從腿部的三處重要運動關節(jié)入手:
膝關節(jié)、踝關節(jié)、腳趾關節(jié)。
正常人在行走過程中,膝關節(jié)的扭矩(力和力臂之積)變化范圍較大,比如膝關節(jié)在伸展時的扭矩可達屈腿時的4倍。
其實,動力假肢已經不是新鮮概念了,但它們搭載的動力裝置往往很笨重。先前的動力系統,膝關節(jié)處的軸都比較長。
為了緩解設備重量體積與關節(jié)扭矩之間的矛盾,研究人員們想出了一個新思路:
在運動關節(jié)的矢狀面(Sagittal Plain)上,分析生物力學原理,把要素搬到機械系統上。
這里說到的矢狀面,就是把人體或器官、組織,分為左右兩部分的解剖平面。
由此思路,他們在膝關節(jié)處,設計了一個獨特的扭矩敏感驅動器?(Torque Sensitive Joint)。
這個驅動器是個被動可變的傳動裝置,不僅能連續(xù)快速地改變扭矩比,而且所需的電機扭矩和電流都相對大幅減少。
因此,僅用一個重量為170克的小型電機,就能在膝關節(jié)處提供足夠大的扭矩,軸長還更短。
不過除了扭矩之外,膝關節(jié)的運動速度,也是影響仿生效果的重要因素。
所幸研究人員發(fā)現,膝關節(jié)的運動速度和扭矩不會同時達到峰值,所以這個小型電機也能提供足夠的速度。
于是,在此扭矩敏感驅動器的加持下,膝關節(jié)的結構變得更緊湊,更輕巧,而且仿生效果也很奈斯~
除了膝關節(jié)外,仿生的踝關節(jié)和腳趾關節(jié)上也有不少“硬核”之處。
研究者發(fā)現,趾關節(jié)和踝關節(jié)的扭矩大小,幾乎是成正比關系;而且這兩個關節(jié)的速度大小相當、方向基本相反。
也就是說,當腳趾消耗動力時,腳踝會產生動力。
所以重點來了——
一個驅動器就能同時為腳踝和腳趾關節(jié)提供動力,而且還比用兩個單獨的驅動器需要更少的機械和電氣元件。(順便又變輕了)
這個同時給腳踝和腳趾提供動力的裝置,名曰欠驅動系統,意思是其輸入量比要控制的量少。
實測結果顯示,僅給腳踝提供動力的話,每步所需電能為14.4J,總體效率為43.8%;而采用欠驅動設計,每步所需電能下降到8.2J,總體效率達到76.8%。
可見,這樣還能“步步省電”。
研究人員推算,用這個假肢目前搭載的電池(2400毫安時),充一次電,就能在標準模式下走15460步。
而這,說的還是在要用電的標準模式。
在被動模式下,不僅不用電,還能反向充電:
系統可以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,平均每走一步就能給電池充電2.0±0.6J。
在被動模式下,膝關節(jié)主要表現為阻尼器,踝關節(jié)則主要像彈簧一樣運動。這樣雖然不如標準模式行動自然,但在平地行走也是綽綽有余了。
另外,還有一點創(chuàng)新之處:
在此模式下,膝關節(jié)和踝關節(jié)假體的機械運動,和在微處理器控制下的效果很像,但現有的其他電動假肢都沒有這種功能。
到目前為止,已有三名膝上截肢者試戴了這種炫酷義肢。
結果表明,盡管他們的走路風格自成一派,但最終都能靠此獨立行走,和正常人沒有明顯差別。
研究者認為,這個假肢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:身高在160到191cm之間、凈體重在59到91公斤的截肢患者都可以正常佩戴。
當然他們也表示,這個假肢仍有一些待改進之處。
例如,佩戴者不能單獨控制腳踝和腳趾關節(jié),二者扭矩之間的比例固定,不能根據用戶的需要或偏好進行更改。
后續(xù)他們還會進行更多的實踐,提高假肢的實用效果。
事實上,全世界的截肢人群可能比大伙兒想象的還多——
據央視報道,我國每年就約28萬人因糖尿病被足截肢。
輕便好用假肢,無疑對這個龐大的群體意義非凡。
論文地址:
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robotics.abo3996
- 谷歌研究回顧2022年健康領域進展:達成多個合作,邁向移動醫(yī)療2023-03-03
- 美團創(chuàng)始高管離職創(chuàng)業(yè)/ 國內首個類ChatGPT下月開源/ 推特員工睡公司仍被裁 …今日更多新鮮事在此2023-02-27
- 人類離「定居月球」又近一步:貝索斯公司用月壤實現太陽能發(fā)電2023-02-24
- 每周只上四天班:半年試驗后,老板竟然也喜聞樂見2023-02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