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83遇見1000:打兩個中國速度代名詞(提示:有一個是亞洲飛人)
中國速度在杭州會合
明敏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| 公眾號 QbitAI
科技圈和體育圈之間的次元壁,真的要沒有了。
這不,許久沒有露面的“蘇神”蘇炳添,今年在國內的首次亮相,居然和5G有關。
中國移動最新官宣了以蘇炳添為首的5G亞運之隊。
說來這合理,畢竟蘇神和5G的鮮明特點,都是“夠快”嘛。
另一位公開的5G亞運之隊成員似乎是呼應了5G“夠穩(wěn)”的特點——東京奧運會重劍個人金牌獲得者孫一文。
據悉,這只是首發(fā)陣容,還有多位成員待揭曉。
值得一提的是,5G之隊多少是有點buff在的。
比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夕亮相的“5G冰雪之隊”中,有谷愛凌、徐夢桃、隋文靜、韓聰、任子威共5位奧運健兒,最終他們都在北京冬奧會上摘得金牌。
這不免讓人更期待蘇炳添、孫一文在亞運會上的表現(xiàn)了~
眼下,距離杭州亞運會正式開幕還有半年(9月23日),正處于緊鑼密鼓的最終籌備期內。
去年的北京冬奧會,就是一場體育+科技的雙重盛宴,超高清賽事轉播、數智人等前沿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。
今年杭州亞運會上又會有哪些黑科技亮相?透過這場發(fā)布會,可以窺見一二。
蘇炳添和5G誰更快?
在比拼中國速度這件事上,蘇炳添和5G確實難分高下。
前者把男子百米亞洲記錄刷新到了9秒83。
后者實現(xiàn)了杭州亞運會場館網速達每秒1千兆。
一個代表著短跑項目上中國速度的突破,一個體現(xiàn)了在前沿通信技術領域中國速度的領先性。著實是一場“中國速度”和“中國速度”的會合了。
但只體現(xiàn)快,還不是5G亞運之隊的完整含義。
發(fā)布會上介紹說,不僅要快、還要穩(wěn)。
由此我們看到,5G亞云之隊官宣的另一位成員是孫一文。
在東京奧運會上,她成為首位在奧運會女子重劍個人賽中殺入決賽的中國選手,并一舉奪得金牌,刷新了中國在這一項目中的歷史。
而擊劍項目的特點和5G的特點不謀而合——追求快且穩(wěn)。
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,蘇炳添和孫一文的連線,正是通過5G實現(xiàn)的。
基于中國移動超清視話,蘇炳添遠程連線了孫一文,召集孫一文就位中國移動5G亞運之隊。
這個功能的神奇之處在于可以不占用流量,在5G VoNR(超高清視頻通話)能力覆蓋區(qū)域,只要有信號就能打通電話。
前段時間,中國移動還將這一技術帶到了202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(MWC 2023)現(xiàn)場,并且在更早之前完成了全球首個5G VoNR國際漫游及VoNR+新通話業(yè)務演示。
此外在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,蘇炳添還再次提到了自己更換起跑腳的故事。
或許這就是他能成為中國速度代名詞的另一大原因:不只是夠快,還能不負起點、尋找新的開始。
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5G亞運之隊以蘇神為首了。
無論是體育還是科技,都有新的起點等著開始?,F(xiàn)在運營商在不斷推進6G的落地,也是體現(xiàn)之一。
(說不定下一屆奧運會或者亞運會,咱們就得成立6G之隊了)
實際上,春節(jié)后蘇炳添和中國移動官宣聯(lián)手的消息就刷屏過一波,當時很多人都期待會有什么后續(xù),這不5G亞運之隊就來了。
當然在和5G“深度綁定”的同時,蘇神也沒閑著,比如順便拿個冠軍什么的。
2023年世界田聯(lián)室內巡回賽哥德堡站上,他以6秒59的成績奪得60米短跑冠軍,迎來賽季開門紅。
而回到這場發(fā)布會本身,官宣5G亞運之隊還只是第一步,更進一步是“劇透”中國移動帶來了哪些亞運黑科技。
比如杭州亞運會的網絡基礎是由“雙5G”精品網絡(5G+F5G)支持,并建設了賽事專網、超彈性自呼吸的4/5G公網。
(F5G,就是The 5th generation Fixed networks,第五代固定網絡。如果說5G是天上一張網,那F5G就是地上一張網。它能為AI、自動駕駛、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提供堅實支撐。)
亞運專網由AGIS專網、對講通信和統(tǒng)一網管幾個層級組成。
其中AGIS專網被稱為大型賽事的“神經系統(tǒng)”,在這方面不僅構建了低能耗、高可靠的新型FSG全光承載網絡底座,還基于2?安全體系(雙路由、雙機房、雙市電),與其他網絡進行物理隔離。
對講通信是賽事指揮的“順風耳”,據了解中國移動將為杭州亞運會提供3000部專網對講+2000部和對講,而這也是大型國際賽事中首次使用5G和對講。
統(tǒng)一網管則承擔著“大腦”的作用。它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(xiàn),主要承擔通信網絡監(jiān)控和指揮功能,并在去年11月正式亮相試運行了。
亞運公網,可以根據觀眾數量(從0到10萬),動態(tài)調整網絡資源,最大可滿足開閉幕式主場館10萬觀眾與工作人員的網絡需求。
此外,包括杭州奧體主體育場、電競中心在內的10余個場館,都由“智慧大腦”管理。其中黃龍體育中心還一腳邁入了元宇宙。
還有炫酷的電競館,甚至設置了電競智能駕駛艙,實現(xiàn)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的映射、控制、管理和分析。
據悉,中國移動在杭州亞運會網絡建設方面的投資,已超過10億元。
而如上都還只是前期建設中的技術體現(xiàn)。
比如在后期觀賽、媒體轉播等方面,技術的滲透會更加全面。在5G的支持下,如云計算、VR/AR、超清轉播等前沿技術在大型體育賽事中出現(xiàn)的頻率越來越高了。
說到這里可能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了,畢竟一年前舉辦的北京冬奧會著實是一場體育+技術的雙重盛宴。
當時超高速攝像“獵豹”、子彈時間、AI動捕等黑科技頻頻刷屏。
但這回5G和蘇炳添一起亮相,倒也提了個醒——其實在奧運賽事的技術支持上,運營商始終都是一個重要角色。
為啥這么說?咱們盤點下刷屏過的體育黑科技就懂了。
5G不可或缺
先說結論,對于當下世界級體育賽事的舉辦,5G已經成為了如基建一樣重要的底層技術。
它的存在幾乎貫穿了賽前、賽中、賽后全過程。
首先來看賽事中最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轉播。
在5G的支持下,4K/8K超高清轉播開始普及了。
北京冬奧會首次實現(xiàn)了全程4K超高清格式轉播、以5G+8K技術進行開幕式直播。賽場上運動員們的微表情,高速競技項目中的難以捕捉的畫面,現(xiàn)在都能被實時拍攝下來,并以超高清畫質在短時間內傳遞給全球各地觀眾。
作為目前視頻顯示技術的極高標準,4K/8K對于傳輸帶寬的要求很高,8K畫面就需要至少130Mbps以上,只有千兆級別的5G SA網絡,才能保證畫面質量。
除了清晰度以外,5G加持還讓觀賽變得更自由了。
比如在5G支持下,可以通過多路視頻流同屏展示,觀眾能選擇性切換畫面,了解比賽現(xiàn)場的情況。尤其是像跳臺和滑雪技巧比賽,通過選擇多路視頻流觀看賽道上不同角度的畫面,以及一些特定位置的動作回放,可以看到更多比賽現(xiàn)場的細節(jié)。
還有“自由視角”和“子彈時間”。
這些效果的實現(xiàn),往往需要多個超高清攝像機環(huán)賽場取景,拍攝后合成一路4K流,在實際播放時,用戶能在自己的屏幕上滑動使畫面繞賽場自由旋轉。而且這種效果不是靜幀的,用戶可以一邊播放一邊滑動畫面。切換時保障流暢度、低延時,也都基于5G技術作為底層支撐。
甚至是更加沉浸式的XR觀賽,同樣依托5G來保障絲滑的體驗感。
其次就是讓人看著眼花繚亂的數智人了。
基于5G的大規(guī)模商用,數智人的創(chuàng)作和生成門檻大幅降低,甚至能讓普通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數智人。
在北京冬奧會期間,各種數智人也都來報到。比如谷愛凌的“數智人”Meet Gu,她能進行滑雪賽事解說、播報等工作,當時就非常出圈。
還有中國移動咪咕推出了“冰雪小鎮(zhèn)”,可以讓普通人通過1張照片生成自己的虛擬形象并進行細節(jié)調整。
基于對人臉關鍵點重建三維人臉模型、頭部姿態(tài)估計跟蹤和表情動作捕捉等技術,它能夠集成PTA(Photo-To-Avatar)、智能AI捏臉、AR合拍等虛擬形象功能。
除此之外,云計算在體育賽事中的廣泛應用,同樣需要5G作為支持。
比如北京冬奧會實現(xiàn)了首次全面上云,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快速處理現(xiàn)場拍攝的幾十路高清信號內容,電視臺甚至無需再專門派人到現(xiàn)場,在云上就能獲得現(xiàn)場賽事畫面,快速完成剪輯和轉播。
數據顯示,采用了云轉播方式的北京冬奧會,現(xiàn)場廣播人員較之平昌冬奧會減少了約32%。這樣還能減少比賽現(xiàn)場臨時數中心的搭設,降低建造拆除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浪費。
以及元宇宙方面,中國移動就嘗試過基于5G+算力網絡打造元宇宙比特空間星際廣場、星座·M,讓觀眾能生成自己的數智人,以另一種新奇的方式來觀看卡塔爾世界杯。
這項技術,前段時間被中國移動帶到了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(MWC)做展示。董事長楊杰就是以“ 比特數智人 ”方式出席了這次的 MWC 大會開幕式,并發(fā)表了演講。
看到目前這些已經在體育賽事場景中落地的技術,是不是已經感覺非常驚艷了?
但杭州亞運會,真的還可能放更多大招出來。
畢竟這幾年賽事的技術支持方們也在不斷提升自家能力。
以中國移動為例,他們已經“劇透”了一些新內容。
比如此前在北京冬殘奧會期間,他們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出了以5G高清視頻通話為載體,通過實時語音識別和文本轉換的跨語言智能實時翻譯。讓聽覺殘障人群可以通過各自屏幕看到實時轉寫的中英雙語字幕。杭州亞運會上也會用上這項技術。
場館方面也將提供5G沉浸式AR和VR皮劃艇體驗,能讓觀眾自己挑戰(zhàn)亞運項目。
2月份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(MWC)上,他們還展示了基于5G+北斗實現(xiàn)的立體高精度定位,能將定位精度提升一個數量級,達到3~5厘米的精度。
與此同時,技術趨勢也正在發(fā)生,比如當下正在經歷的ChatGPT式浪潮,相關技術是否也會在杭州亞運會上亮相?
也非常值得期待了。
而無論是賽前訓練、賽場上捕捉精彩還是賽后呈現(xiàn),技術的加持都無疑在為觀眾帶來更為高質量、多元化的體驗。這也將是亞運會第三次來到中國時,本身最大的特別之處。
如今距離杭州亞運會正式開幕還有半年左右,正是緊鑼密鼓的籌備期內。
相信從主辦方到各方面技術支持,都正在為一場空前絕倫的體育+科技盛宴做最后沖刺。
對于今年亞運會,你有哪些期待呢?
歡迎評論區(qū)嘮一嘮~
- 4o-mini華人領隊也離職了,這次不怪小扎2025-08-19
- 宇樹機器人“撞人逃逸”火到國外,王興興回應:下次不遙控了2025-08-16
- 突破Claude-4編程上限!自進化Agent框架拿下新SOTA,已開源2025-08-19
- 讓OpenAI只領先5天,百川發(fā)布推理新模型,掀翻醫(yī)療垂域開源天花板2025-08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