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治愈后二次感染!33歲男子感染不同毒株,張文宏:非復陽,但還屬個例
關乎免疫力持續(xù)問題
蕭簫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報道 | 公眾號 QbitAI
最新消息,一名從歐洲返回香港的疫情康復者,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。
這名33歲的男子于今年3月底首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,4月中旬康復出院。
然后,他于8月初從英國路過、到西班牙旅行,回到香港后,再一次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。
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,這是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。
那么,這種二次感染的情況發(fā)生的可能性如何,之前產(chǎn)生的抗體又是不是完全沒用了?
對于香港大學給出的研究結果,張文宏醫(yī)生做出了詳細的解讀。
「再感染」并非一般意義的「復陽」
張文宏醫(yī)生表示,要注意“再感染”與一般意義上“復陽”的區(qū)別。
這一次香港大學報道的新冠肺炎康復者,經(jīng)測序證實,再次感染的病毒株與此前感染的病毒株存在差異,因此是再感染,而不是復陽。
「復陽」
國內外此前有過許多復陽報告,但多數(shù)認為,這些情況都屬于無傳染性的核酸殘留,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有明顯的傳播證據(jù),臨床意義不大。
也就是說,這些復陽出現(xiàn)的原因,是人體表現(xiàn)已經(jīng)康復了,但體內還殘留著一點病毒核酸,但這些核酸已經(jīng)不具有傳染性了。
「再感染」
與一般意義上“復陽”的情況不同,“再感染”是指再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-CoV-2。
之所以“再感染”受到全世界關注,是因為與這2點有關:
1、人類群體免疫持久性的問題;
2、未來疫苗保護的時間,以及重復接種疫苗的間歇時間的問題;
換句話說,“再感染”意味著人體免疫能持續(xù)多久,以及關乎疫苗接種持續(xù)效果的問題。
但這一次的“再感染”,目前還沒有提供充分的學術信息,這些學術信息包括:
1、病毒培養(yǎng):需要證實是屬于核酸陽性,還是活病毒;
2、核酸比較:徹底比較兩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;
也就是說,這次的33歲男子4.5個月后“再感染”的情況,目前還屬于個例,需要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觀察。
畢竟,全球目前有2200多萬人感染過,如果“再感染”成立,那么在新冠疫情高發(fā)和流行的地區(qū),再感染會成為常態(tài)。
但,一切的具體情況都還有待定論,畢竟,美國此前也有“再感染”報告,但最終沒有全面的學術報告發(fā)表,所以不了了之。
張文宏醫(yī)生表示,對于這次個例,目前還不需要過于緊張,因為歷史上常見的其他冠狀病毒(包括由普通冠狀病毒引起的感冒、SARS、MERS)的感染后免疫時間都遠遠超過4個月。
畢竟,最終的情況還需要看港大進一步的科學報告,以及全球之后的陸續(xù)報道。
那么,這次的再感染個例,本身情況如何呢?
「再感染」的患者情況
首次感染
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,這名33歲的男性患者在3月26日通過核酸檢測,確診感染新冠病毒,但到3月29日時,他的癥狀已經(jīng)消退。
4月14日,經(jīng)過24小時間隔的兩次核酸檢測,結果均為陰性后,這名男性康復出院。
二次感染
8月15日,這名男子途徑歐洲回到香港,入境核酸檢測呈陽性,再次隔離。
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,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確診發(fā)現(xiàn)的病毒基因組并不一樣。
事實上,這兩種基因一共有24個核苷酸不同,而這24個發(fā)生突變的堿基,一共分布在9個蛋白上。
住院期間,這名男子處于無癥狀狀態(tài),體溫(36.5℃)和其他健康指標正常,胸透也正常。此外,在住院期間,經(jīng)過一系列核酸檢測,能發(fā)現(xiàn)這名男子的病毒載量不斷減少。
康復者該怎么做?
對于這件事本身,以及大眾普遍比較關心的疫苗問題,有學者做出了自己的解讀。
Wellcome Sanger研究所Covid-19基因組計劃的高級科學顧問、Jeffrey Barrett博士表示:“二次感染不是復發(fā),與單一感染后復發(fā)相比,發(fā)生兩次不同感染的可能性會更高?!?/p>
當然,他也表示,不能從個例中得出任何有力的推論,具體情況還得看后續(xù)研究。
至于康復者的防范工作,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團隊研究人員表示,由于幾個月后,正常人的抗體會有所下降,所以對于已經(jīng)感染過一次的人,也要考慮接種疫苗。
換而言之,康復者應該繼續(xù)保持防范意識,考慮將來接種新冠疫苗。
參考鏈接: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md_4JvJ8s9fm7lYZWlubxbqXanNaQLCi/view
https://uk.news.yahoo.com/first-case-covid-19-reinfection-145255008.html
https://weibo.com/u/1223537365
https://weibo.com/u/7454177482
- 首個GPT-4驅動的人形機器人!無需編程+零樣本學習,還可根據(jù)口頭反饋調整行為2023-12-13
- IDC霍錦潔:AI PC將顛覆性變革PC產(chǎn)業(yè)2023-12-08
- AI視覺字謎爆火!夢露轉180°秒變愛因斯坦,英偉達高級AI科學家:近期最酷的擴散模型2023-12-03
- 蘋果大模型最大動作:開源M芯專用ML框架,能跑70億大模型2023-12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