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掃個地而已,怎么連A超都用上了
“不會停止對技術的探索”
蕭簫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報道 | 公眾號 QbitAI
現(xiàn)在連“掃地”,都卷成這樣了嗎?
光是識別個地毯,就用上了超聲波:
只需要像A超診斷一樣,“傾聽”回聲情況,就能識別出地毯的種類,從而將雜質清理干凈。
用超聲波也就算了,它還能靠“重低音”,將咖啡漬輕輕松松震動除去:
沒錯,就是彈貝斯的那種感覺~
不就是掃個地而已么,這個機器人為何要用上這么多黑科技?
超聲波識別地毯,彌補AI短板
事實上,超聲波技術并非噱頭——
它在醫(yī)學、汽車、無人機等行業(yè)的應用,非常廣泛。
例如,最近盛大創(chuàng)始伉儷陳天橋和雒芊芊投資的腦機接口中心,就在不損傷腦組織的情況下,用超聲波實現(xiàn)了“讀心術”。
這項研究,將超聲波探測到的腦活動、和肢體運動聯(lián)系起來,并用機器學習算法加以分析,成功根據(jù)腦活動,預測了肢體運動。
此外,還用到了新冠病毒的研究上。
MIT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在一定條件下,超聲波能讓新冠病毒的外殼和蛋白質尖峰坍塌、破裂,使得病毒無法侵入人體細胞。
在汽車和無人機上,超聲波傳感器也得到了大量應用。
比如,倒車雷達。
那掃地機器人為什么要用上超聲波呢?
實際上,超聲波是幫助機器人識別地毯的。
清潔地毯時,機器人不能像擦地那樣,直接拖上去——
萬一剛好是純毛地毯,你的掃地機器人直接濕著拖布一寸寸擦過,然后你光腳踩了上去……
加上超聲波傳感器后,掃地機器人就能對地板材質做出判斷,原理上類似于A超的診斷方法:
A型超聲診斷以回波的波幅高低、波數(shù)多少、回波形態(tài)、動態(tài)及位置距離為依據(jù),對組織器官的形態(tài)學及功能的改變,進行分析判斷。
當遇到光滑地板時,超聲波被吸收的程度很小,傳感器所呈現(xiàn)的就是連續(xù)不斷“回彈”的波。
而遇到多毛地毯時,通過與表面的柔性材料之間的摩擦,超聲波就會被吸收掉。
這時候,掃地機器人沒有聽見自己的回聲,就會明白:
前面即將到達地毯區(qū)域。
但,為什么偏偏選擇超聲波識別,而不用最先進的AI目標檢測算法?
如果說,AI目標檢測是用“視覺”檢測,超聲波更像是一種“觸覺”檢測方式。
因此AI目標檢測的實際效果,依賴于很多條件:
光照、地毯顏色、檢測角度、實時處理速度、攝像頭清晰程度……
以光照和地毯顏色為例。
如果室內光線較暗,地毯顏色又恰好比較深,AI就極有可能將地毯誤檢成地板。
而超聲波,卻不受這些條件的影響,就像是在摸黑躲貓貓時,摸到了自己的被子這種感覺。
既然如此,又為何不用其他聲波呢?
平時生活中,我們會制造出大量聲音。
要是用聲波來探測地毯,那掃地機器人收到的聲音,可能就不再是最初發(fā)出的了。
不僅如此,發(fā)出的聲波,還可能和機器人接收的聲波發(fā)生干涉,直接消失。
這里的干涉,就是當兩列波頻率相同、振動方向相同、相位差恒定時,就會發(fā)生增強、或者相互抵消的情況。
但對于超聲波而言,除了相干波,幾乎沒有其他情況能干擾到它的運行。
相較于普通聲波,超聲波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:頻率超過20kHz,波長超出人耳聽力范圍。
也意味著,超聲波對人體幾乎不造成干擾。
這一點,次聲波就無法滿足。它會與人體某些內臟器官引起共振,因此可能會讓人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等不適的情況。
這也就能理解,為什么在汽車行業(yè)中,超聲波感知器能被廣泛應用。
不過,掃地機器人實現(xiàn)超聲波地毯識別,也并沒有那么簡單。
首先,需要專門購置各種不同形狀、材質、毛長、形狀的地毯,來建立地毯識別庫。
畢竟,短毛、長毛,采用的吸力可能不一樣;而材質不同的地毯,采用的清掃方式也完全不同。
例如,橡膠地毯,就可以直接上手拖布。
超聲波傳感器接收到反射波后,系統(tǒng)會根據(jù)傳回來的波形進行判斷,選擇最合適的清掃模式。
然而,如果拖布位置無法改變,“識別地毯”不就沒啥用?
為了優(yōu)化體驗,機器人還得再下點功夫。
拖布可升降,還能用“重低音”擦地
首先,就是讓拖布盡可能“只出席重要場合”。
例如,用上自動升降擦地模組。
讓機器人自行判斷,什么時候需要“縮回肚子里”。
比如,當機器人遇上了地毯、門檻、或者滑溜溜的風扇底座、叉型桌腳時,拖布會提升5mm,保證不增加工作負擔。
如果越過障礙物的難度本身不高,那么一邊清掃,一邊跨過障礙物,也沒有問題。
然后,加上聲波震動。
不過這里的聲波,是用來協(xié)助擦地的,也與超聲波互不干擾。
根據(jù)頻率的不同,這種聲波可以被分成三檔,50Hz、38Hz和28Hz。
即使是最高的一檔,震動速度達到3000次/分,發(fā)出的聲音也只是勉強接近貝斯,可以說是低噪音了。
那么,為什么聲波能通過震動,來更好地除去污漬呢?
見過超聲波清洗眼鏡的同學,應該能理解聲波在水中的威力。
由于水的密度更高,傳遞震動的能力也越強。
原本沒那么容易清除的污漬,有了聲波加成,就能被強行“卸下”。
而為了掃地機器人更好地帶走污漬,還需要一個雙區(qū)拖布。
在負責聲波震動的區(qū)域,拖布主要負責震落污漬,再利用非震動區(qū)域一套拖布帶走。
具體效果如何?
結合6N的擦地壓力,這種“聲波震動”擦地技術,能去除最頑固的污漬之一——咖啡漬,有效率達到91.41%。
相比于石頭掃地機器人S5系列,清潔力水平直接提升了4倍。
要滿足聲波震動擦地、和不時升降拖布這兩個條件,這么大的動力需求,從哪里來?
無刷電機。相比有刷電機的性能和壽命,無刷電機是能“身負重任”的。
事實上,除了這次最大的亮點——聲波震動擦地系統(tǒng)+自動升降擦地模組以外,這個機器人在避障算法上,也選擇了進一步探索:
采用了3D雙線結構光+AI避障策略。
即利用雙線結構光,代替了傳統(tǒng)的紅外光源,在暗光環(huán)境下無需額外補光。
咦?那是手機人臉解鎖所用的結構光嗎?
不。
手機人臉解鎖采用的結構光,是面陣;而掃地機器人所用的結構光,則是線陣。
功能不同,用法也就不一樣。
面陣結構光,是為了判斷整個面的3D形狀;而線陣結構光,主要目的則在于3D測距。
只需要將兩條豎直的激光線束進行交叉,再結合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的距離、旋轉角度等信息,算法就能進一步完善房間的信息,從而避開障礙物。
所以,這是什么最新的掃地機器人實驗研究嗎?
“不會停止對技術的探索”
熟悉的朋友或許知道,這種能在掃地機器人應用上,始終保持各項技術領先的公司,其實并不多。
而國內差不多就小米生態(tài)鏈的石頭科技了。
沒錯,這次所介紹的掃地機器人,也是來自石頭科技最新發(fā)布的石頭掃拖機器人T7S Plus。
這個自2016年來,一路殺進掃地機器人市場的企業(yè),似乎就沒有在技術上走進過自己的“舒適區(qū)”。
最初,激光雷達開始被應用于智能車行業(yè)時,石頭科技就率先在掃地機器人行業(yè)中,開辟了“LDS激光雷達+SLAM算法”的技術應用。
現(xiàn)在,在擦地開始成為普遍技術時,石頭科技又再次率先推出了“超聲波地毯識別+自動升降擦地模組”的創(chuàng)新打法。
那么,超聲波地毯識別都有了,類似于超聲波識別的其他前沿技術,是不是也能安排上?
對此,石頭科技回應:
只要這些技術,能幫助用戶更好地解放雙手,提升機器掃拖性能,我們就都會去嘗試。
看來確實是能安排上了。
- 首個GPT-4驅動的人形機器人!無需編程+零樣本學習,還可根據(jù)口頭反饋調整行為2023-12-13
- IDC霍錦潔:AI PC將顛覆性變革PC產業(yè)2023-12-08
- AI視覺字謎爆火!夢露轉180°秒變愛因斯坦,英偉達高級AI科學家:近期最酷的擴散模型2023-12-03
- 蘋果大模型最大動作:開源M芯專用ML框架,能跑70億大模型2023-12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