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爾擠爆牙膏:新AI訓練芯片性能超A100,筆記本CPU首上16核5GHz
挑戰(zhàn)英偉達GPU
夢晨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| 公眾號 QbitAI
AI芯片這個高速增長的市場上,英偉達還是絕對的主導者,現階段占據80%的市場份額。
有力的挑戰(zhàn)者悄然出現:
英特爾推出新一代AI訓練芯片Gaudi2,制程一步從16nm跨越到7nm,與英偉達A100齊平。
性能方面,英特爾在發(fā)布會上也與A100做了直接對比,訓練吞吐量達到A100的約兩倍。
英特爾還特別提到,目前已部署在AWS上的Gaudi一代產品比英偉達產品性價比平均要高出40%,針對性滿滿。
與自家Gaudi一代芯片對比,英特爾這一次也可謂是“牙膏擠爆”。
制程的飛躍同時帶來元件數量的提升,張量核心從10個增加到24個,顯存從32GB HBM2升級到96GB HBM2E,高速緩存SRAM也從24MB翻倍到48MB。
代價嘛,就是TDP功耗也從350W上漲到600W,不過英特爾表示仍然不需要使用液冷散熱。
除了訓練芯片Gaudi2,同時推出的還有推理芯片Greco。
以及面向多媒體轉碼、視覺圖形處理和云端推理的數據中心GPU,代號Arctic Sound-M(ATS-M)。
CUDA怎么辦?
芯片性能是夠硬了,但要想挑戰(zhàn)英偉達還要面對一個艱難挑戰(zhàn)——CUDA計算平臺。
許多公司和開發(fā)者已經習慣了使用CUDA,想讓他們遷移并非易事。
對此,英特爾旗下Habana Labs首席商務官Eitan Medina發(fā)言稱:
CUDA并不是英偉達真正能夠長久立足的護城河。
英特爾的對策是開源的oneAPI生態(tài),提供了跨架構的統(tǒng)一編程模型。針對數據中心可簡化CPU、GPU、FPGA和其他加速器間的協(xié)同開發(fā)。
英特爾數據中心和AI部門負責人Sandra Rivera預計,未來AI芯片市場每年增長約25% ,5年后達到500億美元左右。
英特爾未來計劃主要通過創(chuàng)新和投資來吃下這個市場,而未來的投資將更多集中在軟件上。
實際上,開發(fā)Gaudi芯片的Habana Labs,就是英特爾在2019年收購的以色列初創(chuàng)公司。
近期英特爾在數據中心與AI芯片上的投資布局還包括:
高溢價收購以色列第一大晶圓代工廠高塔半導體。
收購以色列云基礎設施公司Granulate。
收購芬蘭IP提供商Siru Innovations。
還與英偉達一同投資了光學I/O解決方案公司Ayar Labs。
Ayar Labs的愿景是未來芯片和系統(tǒng)將通過光而不是電信號連接。
還有12代酷睿HX移動CPU
英特爾這次隨AI新品一同發(fā)布的還有CPU新品。
第12代酷睿HX系列處理器,面向高端移動工作站和發(fā)燒級游戲本。
其中i9-12900HX最多擁有16個核心和5GHz頻率,多核性能對比上代提升64%,相比蘋果M1 Max提升則更多。
目前,筆記本方面已有聯想新款拯救者Y9000K海外版搭載該系列,可選項包括i9-12900HX與i7-12800HX。
價格嘛,2449美元起(約16467元人民幣)。
參考鏈接:
[1]https://www.intel.com/content/www/us/en/newsroom/news/vision-2022-habana-gaudi2-greco.html
[2]https://www.nextplatform.com/2022/05/10/intel-pits-new-gaudi2-ai-training-engine-against-nvidia-gpus/
[3]https://www.theverge.com/2022/5/10/23065131/intel-core-i9-12950hx-mobile-laptop-processor-16-cores-55-watts
- 字節(jié)突然開源Seed-OSS,512K上下文主流4倍長度,推理能力刷紀錄2025-08-21
- “現在讀AI博士已經太晚了”2025-08-19
- 谷歌AI攻克亞洲語言難題,2300種語言數字化計劃正在推進2025-08-18
- AMD蘇姿豐公開懟扎克伯格!反對1億年薪挖人,使命感比鈔票更重要2025-08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