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航俞棟梅宏當選ACM Fellow!今年57人新名單華人占14位
研究領域涵蓋NLP、圖形學等
蕭簫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| 公眾號 QbitAI
就在剛剛,2022年ACM Fellow最新名單出爐!
今年一共新增57位Fellow,其中華人學者就有14位。
包括清華大學教授朱文武、北京大學教授梅宏、字節(jié)跳動李航、騰訊AI Lab俞棟等學者,均入選本次ACM Fellow。
ACM Fellow是ACM(美國計算機協(xié)會)授予資深會員的榮譽,用于表彰在計算機相關領域有杰出貢獻的學者,人數(shù)僅占ACM全球會員總數(shù)的1%。
與往年相比,今年的ACM Fellow學者研究領域集中在NLP、圖形學、軟件工程和機器人等領域。
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誰。
14位華人入選
李航
李航,字節(jié)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監(jiān),同時當選三大國際頂級學會(ACL,IEEE,ACM)?Fellow。
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檢索、NLP、統(tǒng)計機器學習和數(shù)據(jù)挖掘。
他在日本京都大學電氣工程系獲得碩士學位,并于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(yè),曾擔任日本NEC公司中央研究所研究員、微軟亞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與主任研究員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諾亞方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。
俞棟
俞棟,騰訊AI Lab副主任,同時當選三大國際頂級學會(ACM,IEEE,ISCA)?Fellow。
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NLP與語音識別。
他本科畢業(yè)于浙江大學電子工程系,并取得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碩士學位,博士畢業(yè)于美國愛達荷大學計算機系,曾任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。
朱文武
朱文武,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。
他長期從事網(wǎng)絡多媒體計算等研究工作,在多媒體網(wǎng)絡計算和跨空間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取得不少成果。
他曾經(jīng)獲得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,并于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后,在紐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,10次獲ACM及IEEE等國際最佳論文獎,總引用27000余次,H-Index 81。
梅宏
梅宏,北京大學軟件研究所教授,IEEE Fellow、ACM Fellow。
他的研究方向是軟件工程與系統(tǒng)軟件。
他曾經(jīng)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、以及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學位,隨后于上海交通大學取得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學位,曾經(jīng)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。
洪宜安
洪宜安(Jason Hong),CMU計算機系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人機交互、機器學習技術,以及這些技術在智能手機隱私、人工智能偏見和公平性等方面的應用。
他曾經(jīng)在佐治亞理工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、離散數(shù)學學士學位,并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。
Eric Xing
Eric Xing,CMU計算機系教授、MBZUAI校長,Petuum公司創(chuàng)始人。
他的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算法、體系結構和應用。
他本科畢業(yè)于清華大學物理系,碩士畢業(yè)于羅格斯大學計算機系,并于羅格斯大學取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,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。
蘇振東
蘇振東(Zhendong Su),蘇黎世聯(lián)邦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涉及編程語言和編譯器、軟件工程、計算機安全和深度學習。
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,本科畢業(yè)于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,獲得計算機和數(shù)學雙學位,曾擔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。
Yizhou Yu
Yizhou Yu,香港大學教授,擔任IEEE Fellow、ACM Fellow。
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度學習、計算機視覺、圖像處理、圖形學和VR/AR等。
他本科畢業(yè)于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(yè),于浙大取得應用數(shù)學碩士學位后,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,曾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終身教授,也曾與谷歌大腦和微軟研究院進行過合作。
林之平
林之平(Jimmy Lin),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信息檢索、NLP和數(shù)據(jù)庫等,于MIT獲得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,曾經(jīng)在推特和Cloudera工作過。
Haitao(Heather)Zheng
Haitao(Heather)Zheng,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Neubauer教授。
她的研究方向是無線網(wǎng)絡、移動系統(tǒng)、網(wǎng)絡測量和網(wǎng)絡安全。
她曾經(jīng)在馬里蘭大學獲得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,曾經(jīng)在貝爾實驗室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,也曾任職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。
紀懷新
紀懷新(Ed H. Chi),谷歌杰出科學家,目前在谷歌大腦工作。
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經(jīng)建模、強化學習、機器學習魯棒性、推薦系統(tǒng)等。
他于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學士、碩士和博士學位。
方玉光
方玉光(Yuguang “Michael” Fang),香港城市大學講席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是網(wǎng)絡安全、大數(shù)據(jù)和物聯(lián)網(wǎng)。
他碩士畢業(yè)于曲阜師范大學,并于凱斯西儲大學取得博士學位,隨后在波士頓大學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。
傅佳偉
傅佳偉(Kevin Fu),東北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安全,尤其是醫(yī)療設備相關的安全工程研究。
他在MIT取得了計算機學士學位、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以及博士學位,曾經(jīng)在密歇根大學擔任副教授。
C.-C. Jay Kuo
C.-C. Jay Kuo,南加州大學教授。
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計算機視覺、多媒體內容分析與理解、多媒體通信等領域。
他于臺灣大學取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、并于MIT取得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電氣工程博士學位。
祝賀這些學者當選2022年ACM Fellow!
完整名單傳送門:
https://www.acm.org/media-center/2023/january/fellows-2022
- 首個GPT-4驅動的人形機器人!無需編程+零樣本學習,還可根據(jù)口頭反饋調整行為2023-12-13
- IDC霍錦潔:AI PC將顛覆性變革PC產(chǎn)業(yè)2023-12-08
- AI視覺字謎爆火!夢露轉180°秒變愛因斯坦,英偉達高級AI科學家:近期最酷的擴散模型2023-12-03
- 蘋果大模型最大動作:開源M芯專用ML框架,能跑70億大模型2023-12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