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遠COO再創(chuàng)業(yè):入局具身智能機器人
中國第一代RoboTaxi操盤手
曹原 發(fā)自 副駕寺
智能車參考|公眾號AI4Auto
自動駕駛的潮水正在卷向機器人,大牛也是。
這不,中國第一代自動駕駛商用落地操盤手代表、前文遠知行COO:張力,剛剛也被曝出新進展,入局具身智能機器人創(chuàng)業(yè)。
他將加入一家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創(chuàng)辦的公司,以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、COO的新身份,再次從0到1,再次開啟硬核前沿科技領域的商用落地征程。
這家公司叫逐際動力,創(chuàng)辦于2022年,前不久剛官宣了2億之巨的早期融資,完成了資本層面的證明。
現(xiàn)在,張力的加盟,則是逐際動力在塔尖人才吸引力方面的證明。
以及除了張力,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算法行業(yè)領軍人物潘佳博士,也一同亮相,將出任逐際動力首席科學家。

張力加入逐際動力,開啟機器人創(chuàng)業(yè)
該消息已經獲得逐際動力公司官宣。
公告中稱,張力將以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身份,出任逐際動力首席運營官。
張力則表示,這次履新是自己的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:
加入逐際動力開啟了我的第二段創(chuàng)業(yè)之旅,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賽道,未來將如何改變世界,顛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,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,我非常榮幸參與到這個讓人為之興奮的過程中。
逐際動力稱,張力入職后將負責逐際動力海內外業(yè)務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渠道拓展和項目落地、市場營銷與傳播、政府關系等事務。

實際上,這樣的工作內容對于張力而言并不陌生。
因為從2018年開始,他以COO身份加盟創(chuàng)業(yè)早期的文遠知行,負責和開展的就是上述工作內容。只不過這一次,他要規(guī)?;涞氐?,從自動駕駛汽車,變成了機器人。
但按照目前行業(yè)的趨勢,汽車就是機器人,機器人就是汽車,實際也沒有本質差別。
這里稍微介紹一下張力,本科讀的是通信工程專業(yè),后拿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學位。
他本科畢業(yè)后曾在通信運營商Sprint China擔任工程師,后入職巨頭IT外企思科,在1998-2018年期間擔任大中華區(qū)資深副總裁、CEO幕僚長。
后來在2018年,張力選擇加入文遠知行出任COO,全面負責公司的戰(zhàn)略運營、市場拓展、媒體關系,以及無人駕駛業(yè)務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運營合作,后來還擔任Robotaxi業(yè)務子公司文遠粵行的CEO,是文遠知行從0到1、從篳路藍縷創(chuàng)業(yè)到明星獨角獸進程中,最關鍵的業(yè)務高管之一。

然而意料之外的是,就在今年6月,張力突然宣布離職文遠知行,一時驚動整個自動駕駛行業(yè)。一方面是出于張力之于文遠知行的重要性,另一方面也跟文遠知行已經開啟IPO進程有關。
但張力沒有解釋,只是表達了對文遠這一路的懷念與感激,文遠知行則說明:張力離職是個人及家庭原因。
而現(xiàn)在,時隔5個月之后,張力再傳動向,入局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創(chuàng)業(yè),再度開啟硬科技落地的征程。
問題是:逐際動力又是什么公司?為何正在成為資本和大牛的寵兒?
誰是逐際動力?
逐際動力(LimX Dynamics),現(xiàn)在還不算一個非常大眾的名字,但在當下AGI領域很火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,TA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公司2022年在深圳成立,成立時間雖然不長,但技術積累深厚,是南方科技大學產學研背景下孵化出的企業(yè)。
創(chuàng)始人張巍,本科就讀于中科大自動化系,后在美國肯塔基大學獲得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碩士學位,以及普渡大學統(tǒng)計學碩士和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學位。

張巍博士從2005年就開始從事機器人算法相關的研究,2011年起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任助理教授(現(xiàn)在已是終身教授),并在2019年回國入職南科大,目前是系統(tǒng)設計與智能制造學院的教授。
除了創(chuàng)始人擁有資深科研技術背景,逐際動力還組建了一支技術研發(fā)核心團隊。
該團隊人員占比超過80%,在機器人領域發(fā)表過的論文超過130篇,多次登上IEEE TRO、TAC等機器人及控制領域頂刊,還有ICRA、IROS、CVPR等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領域頂會。
產品方面,逐際動力首款四輪足商用機器人W1已經發(fā)布上市,本季度就能開始預訂。

W1搭載團隊自研感知與控制融合的算法框架,落地面向2B,要進工廠干活。
因此在能力展示時,W1在樓梯、馬路牙子、草地石板、碎石路等各種地形上都能輕松通過,擁有很靈活的運動能力。
比如能完全靠感知搞定上下樓梯:

上下斜坡,并且除了身體與坡平行,還能身體與地面平行:

能輕松變形穿越障礙:

穩(wěn)穩(wěn)托著水瓶過橋,特別是單邊橋:

而上述能力,不僅是逐際動力技術實力的牛刀小試,也是資本青睞看好的原因之一。

目前為止,逐際動力已經快速完成了天使輪和Pre-A輪融資,總額近2億元,投資方包括峰瑞資本、智數資本、明勢資本、昆仲資本、綠洲資本和聯(lián)想創(chuàng)投。
接下來,逐際動力的目標是希望專注于運動智能和足式機器人的研發(fā)和制造,提供人形雙足、四輪足機器人以及相關軟硬件解決方案。
他們已經確定了W1商業(yè)化的第一步:工業(yè)巡檢。
同時,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人形雙足機器人,也會在年內推出。
其后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落地,完成產品的場景驗證和規(guī)模化商用。
而這個命題,張力有能力、有經驗、有優(yōu)勢。
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核心難題:落地商業(yè)化
硬科技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從0到1,產品從demo到規(guī)?;涞厣逃?,這對張力而言不是第一次了。
張力在2018年加入文遠知行,當時文遠知行成立不到一年,公司還處于管理層動蕩、軍心不穩(wěn)定的早期危亡時刻,正急需成績證明實力,吸引還在觀望的投資人。

而在張力入職之后,文遠知行自動駕駛產品落地進程就迎來了飛速發(fā)展,作為直接業(yè)務落地負責人,張力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:
- 2018年,文遠與廣汽聯(lián)手推出中國第一輛Robotaxi,并落地廣州開展試運營;
- 2019年11月,文遠在廣州推出全國首個全面對外開放的Robotaxi運營服務,服務范圍覆蓋黃埔區(qū)核心的144.65平方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;
- 2020年6月,文遠的Robotaxi服務接入高德打車平臺,進一步方便了用戶的出行需求;
- 2022年1月,文遠知行正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對外開放運營全無人駕駛小巴。
其后,張力又進一步把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產品,復刻落地到了南京、鄭州、無錫、蘇州、北京等多地。

于是當張力告別文遠知行,才讓外界感到意料之外。畢竟他不光是文遠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”的高管,也是幫助公司快速實現(xiàn)自動駕駛落地運營,是中國乃至全球L4落地運營中的第一代操盤手。
但也正是文遠知行的獨家經驗和履歷,也讓外界猜測:張力這樣的人,又怎會“空窗”太久,天下誰人不識君?
果然,不到半年,張力以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、COO身份出現(xiàn)在明星機器人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逐際動力的公告中。
從自動駕駛到機器人,行業(yè)有變化,但實際也還是同一個產業(yè)。
畢竟馬斯克的特斯拉,已經開始把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應用于機器人;百度掌舵者李彥宏,也把自動駕駛視為“汽車機器人”產品;剛造車的小米,同時也在布局機器人;造車20年的比亞迪,也開始在投資機器人公司。
從“自由移動”的維度來說,車只是機器人在交通場景下的具象產品。
從“供應鏈”構成來看,車和機器人的產業(yè)生態(tài)供應,也大差不差。
不同的是,即便自動駕駛尚不能說成熟,車也已經很成熟,但機器人產業(yè),特別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(yè),才剛剛開啟技術和商業(yè)的從0到1,它展現(xiàn)出的潛力、前景和價值,展現(xiàn)出對人才、資本的黑洞吸引力,也才剛剛開始。
- 哪吒沖刺港交所IPO,上市起點碾壓蔚小理,然而一步慢步步慢2024-06-28
- 注意,北京無人車接送機不免費了2024-06-28
- 廣東造車新勢力,爆雷了2024-06-25
- 百億造車新勢力破產清算!市值縮水超99%,欠債超10億,債權人還吵起來了2024-06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