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“血液”登上Nature:一條假魚靠它續(xù)航36小時,無需固態(tài)電池
能像生物的血液系統(tǒng)一樣,為機器的各個組件傳遞能量。
魚栗子 乾明 發(fā)自 凹非寺
量子位 報道 | 公眾號 QbitAI
機器人能擁有血液系統(tǒng)嗎?
可以,而且還能像生物的血液系統(tǒng)一樣,為機器的各個組件傳遞能量。
來,給你看條魚。
這條機器魚,不依靠固體電池,靠“血液”系統(tǒng)提供能量,一口氣能游36小時。
實現(xiàn)這一壯舉的,是來自康奈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。
他們的這一研究成果,不僅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,也成了Nature網(wǎng)站的焦點報道。
這一研究成果發(fā)表之后,Twitter上甚至有人爆發(fā)了贊嘆的粗口:
那么,這到底是怎樣的血液?
機器魚的血
如果是生命體的話,脂肪就是很好的能源了。但機器人呢?
機器人可能不太用得上脂肪,不過血液是能模擬出來。就像人類的血液,可以為肌肉輸送氧氣和能量那樣。
給機器魚也造出一個血液系統(tǒng),往各個部位的魚鰭上傳送能量就好了。
它的血液,不是普通的液壓液,最大的差別就在于:不止能傳遞力,還能傳遞電能。
圖上的紅色就是“血液”,里面有三碘化物。
流過腹部,流過尾巴,流過各種有魚鰭的地方。這些位置都有泵,也都有電池組的結構,電池組里有鋅。
血液經(jīng)過電池組,碘離子會把鋅氧化。這個過程中,電子流動起來,產(chǎn)生了一個電壓。
電子會流過為泵供能的電子元件,泵一開始工作,魚鰭便可以動起來了。
另外,雖然不是普通的液壓液,機器魚的血也依然有作為液壓液的修養(yǎng),完成力的傳遞。
比如,魚要向前游,靠的是尾鰭:把血從尾巴的一側泵到另一側,再泵回去。如此往復,魚便獲得了向前的動力。負責轉彎的胸鰭,也是同理。
魚自在游走的時候,血液里的離子會不斷消耗,所以依然會沒電。
不過根據(jù)研究團隊的測算,每次輸血可以續(xù)航36小時。
由于把液壓傳動和能量儲存,集成到了同一個裝置里,這條魚的功率密度,達到了傳統(tǒng)液壓系統(tǒng) (電池和液壓裝置分開) 的325%。
如果沒電了,只要再輸一次血,魚就可以恢復元氣。
雖然,現(xiàn)在魚游得還很慢,但研究人員對增加它的功率密度,還是十分有信心的。
現(xiàn)在,團隊正在靠增加電池組陽極和陰極的表面積,來提升功率密度。
他們說,這又不像傳統(tǒng)的硬體機器人,軟體機器人的電池組可以塞到任何地方,只要讓外形去適應新加的部件就可以了。
攻克儲能難題
正如研究團隊和一些網(wǎng)友評論的那樣,研究最大的意義,為機器人的一個核心難題儲能,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。
儲能,是機器人實現(xiàn)自動化的“攔路虎”之一。通常情況下,機器人都使用固體電池,集中在一塊特定的材料之中。
想要獲得更強的能源動力?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更多電池。但固體電池的增加,必然導致機器人重量失衡,從而需要對機器人重新設計,才能保持平衡與性能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已經(jīng)有了不少研究。比如,柔性電池,不限于形狀,能放到機器人的表面使用;還有結構電池,能同時作為機器的承重構件和儲能元件。
現(xiàn)在,康奈爾大學使用攜帶電能的液壓流體,將機器人的儲能裝置和動力傳輸介質(zhì)合為一體,一方面有助于攻克這一難題,也為機器人研究開辟一個新的方向。
除此之外,這種“血液”循環(huán)模式的構造,也能夠更好地將機器人的各個部分,如控制系統(tǒng)、感知系統(tǒng)、動力系統(tǒng)等緊密結合起來,使機器人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。
這樣,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生物了。
有一天,特斯拉會不會無需充電,直接輸血就行了?
輸血背后
這一研究的核心作者,來自康奈爾大學Organic Robots Laboratory。
實驗室的負責人為Robert F. Shepherd,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,也是這一研究的通訊作者。
2010年,Shepherd博士畢業(yè)于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-香檳分校。研究方向為3D打印、軟體機器人等,致力于讓機器更高效、更逼真。
這一實驗室成立以來,已經(jīng)制造了不少軟體機器人,截止2018年,發(fā)表了53篇研究成果,刊登在Science及子刊、Nature及子刊的就有十多篇。
第一作者是Cameron A. Aubin,本科畢業(yè)于杜克大學, 目前在康奈爾大學Organic Robots Laboratory攻讀博士學位,研究方向為軟體機器人、3D打印和醫(yī)療設備設計。
他們在論文中表示,關于這次研究的代碼和數(shù)據(jù),只要需求合理都可以發(fā)郵件找他們要。
論文傳送門(里面有郵箱地址):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19-1313-1
- 滴滴副總裁葉杰平離職,他是出行巨頭的AI掌門人,戰(zhàn)勝Uber中國的關鍵科學家2020-09-07
- 董明珠的格力空調(diào)賣不動了:上半年營收同比腰斬,24年來首次被美的反超2020-09-01
- 手機配件市場上的“隱形巨頭”:80后長沙夫妻創(chuàng)辦,IPO首日市值逼近600億2020-08-31
- 寒武紀半年報:每天虧百萬,銷售力度提升營收反降11%,上市高峰市值跌去40%2020-08-30